• 首頁 資料 桃源縣 特產 桃源紅茶
    桃源紅茶

    手機掃一掃查看

    桃源紅茶

    一鍵糾錯
    介紹

    桃源,地處湘西北,南枕莽莽雪峰、北倚巍巍武陵,一條最漂亮的清水之河——沅水自西向東穿越縣境中部99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得以吞洞庭湖色,納湘西靈秀,沐五溪奇照,攬武陵風光。幽奧秀美,雄渾壯闊。舉目四望,畫入眼簾,人在畫中,成為東晉陶淵明筆下的人間仙境。

    桃源南部的茶庵鋪,更是令人神往。駛入去茶庵鋪的常吉高速,就如同倘洋于青山如黛、丹霞如畫的旖旎山水間。置身其中,神清氣爽;青山蜿蜒,秀水環繞,林木蔥蔥,茶園疊翠,鳥語花香、無人令人心曠神怡,產生“鳥鳴山更幽,蟬噪林愈靜”,“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美妙意境。

    “南方有嘉木,其葉有真香”。據傳,這指的就是桃源,就是雪峰、武陵交匯、沅資兩水近乎交臂的桃南山地。在遠古的時候,這里就是一個神奇的茶葉王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講的就是這里;西晉佚名的《荊州土地記》中所記載的“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記的就是這里;十八世紀乃至十九十九初市場風行的紅茶也主產在這里;大葉茶開發,前途似錦。

    一、獨特的地理條件

    世界的名茶,沒有哪一種茶能拋開地理條件,一方水土定了一種茶的品質。

    騰瓊公司得天時地利人和,占據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正處東徑110°與北緯28°的交匯處,是典型的亞熱帶農業生態區、優質茶葉產業帶。境內,山地連綿、重巒疊嶂、溪流密布、溝壑縱橫、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650毫米),氣候溫和(日平均16.5度,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土松肥沃。這樣的地理、溫光、水分、土壤條件決定了茶葉的優良品質。

    人說;“高山出好茶”。此地就是山高谷深,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8座。誠然,“高山出好茶”并不是好茶長在高山頂上,而是長在山澗、峽谷、溪沖之中,這是由于茶葉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而不喜歡陽光直射所決定的。這里的山與山間距很近。太陽出來,陽光穿透過樹林,映射在山谷茶園,縷縷陽光如同給茶園披上了一層花樣的薄紗,恰似日本抹茶的人工覆蓋,使茶保持著清一色的純潔、柔嫩、噴香。

    人說“云霧茶最好”。這里,霧罩時間之長可能是全國之最。身入其境,就仿佛進入一個霧蒙蒙的夢幻世界,一年四季云霧繚繞。

    這山上山下的霧氣從何而來?看看地圖就會發現神秘:

    湖南有湘、資、沅、澧四大水系,而此地就在沅水與資水的擁抱之中,兩水間的徑直距離只40公里。這在祖國版圖上難以尋出第二塊這樣大江大河如此相近、山環水繞如此貼切的好地方了。再加上人的造化,建起五強溪與柘溪兩座高水頭電站后,沅資兩水壩上100多公里的流域便成了碧波蕩漾的高峽平湖,其水域升騰的云霧蓋過雪峰山脈,向著東方、向著八百里洞庭彌漫而去。這樣的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自然能生成特殊品種的茶葉,野茶王也自然能受到國家原產地域地理標志的保護。茶庵鋪,這是一片孕育希望的沃土,這是一方創造奇跡的寶地。

    二、神奇的品種品牌

    桃源大葉茶的出眾,關鍵是她具有優良的品質,其“葉片碩大、葉質柔軟、葉色碩壯、茸毛較多、湯色翡翠、氣味芳香、余味悠長”。茶葉專家鑒定,此茶富含有益人體健康的硒、鋅等微量元素與500多種酚類物質,茶多酚含量高達35%,氨基酸含量8.56%,高于常規茶品一倍以上。

    由于此茶樹只開花、不結果以及千百年來的過度采摘,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桃源野茶寥寥無幾。當時國內的不少茶葉專家學者慕名踏山尋覓。這時,從安化過來的品茶師廖玉兆就驚奇地發現了陸家沖懸崖上有兩株與眾不同的大葉茶。“春江水暖鴨先知”。1969年,土生土長的盧萬俊正好從湖南茶校畢業,便一心撲在大葉茶的開發上。為搶救這瀕臨絕跡的珍品,縣委縣政府選定在太平鋪的盧家灣建立大葉茶良種繁育科研所,茶葉泰斗朱先民、唐明德、施兆鵬等親臨現場悉心指導,年輕的制茶世家吉光騰當時不僅加入了這個研發隊伍,還擔當起太平鋪公社茶廠廠長的重任,在專家們的帶領下,經過數以千計的實驗,終于攻克了無性繁育的難關,不僅使野茶繁衍下來,而且保留了野生基因的完整,保持了桃源野茶的高貴品質。

    資源誠可貴,品牌價更高。雖然大葉茶的內在品質好,但由于品牌不響,價格上不去,市場亦不暢,農民種茶的積極性并不高。從1939年大葉茶發現到1992年24年時間,全縣大葉茶發展不過2000畝。1992年,時任茶庵鋪區區委書記的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熊復興等領導為加快大葉茶開發,便把時任太平鋪茶廠廠長的吉光騰與賢內助鐘開瓊抽調到區縣,專門推廣大葉茶的開發。騰瓊夫婦咬定“小小一片葉子,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開始走上創牌之路。潛質天生的騰瓊頂著冷嘲熱烘,采用清明前后一星期內標準的大葉靈芽(鮮嫩芽頭),精制成“條索緊結、扁直嫩綠、油潤光滑、香濃味醇、余味悠長”的綠茶極品,并在沖泡時可見“萬筆書天”、“雨后春筍”的奇妙景觀。看到茶葉在茶湯中翩翩起舞、葉舒葉展、茶香飄逸,未嘗其味、心已怡然。此茶一誕生,中外茶葉專家、業界朋友就拍手叫絕,稱其“形賽龍井、香高碧螺、味斗毛峰。”時任縣委書記胡宗清、省鄉鎮企業局局長龍新平、湖南日報高級記者田正校等謀劃,給此茶取名野茶王,于是就有了“騰瓊”野茶王、“靈芽”野茶王的名字。當年7月,此茶在首屆湘茶杯中一炮打響,榮獲湖南名牌金獎,爾后屢獲中茶杯、湘茶杯與國際名優茶大賽金獎,并與“芙蓉王”煙“武陵王”酒并列為常德“三王”。2005年,縣人民政府向國家申報野茶王為國家原產地域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年12月獲準。從此,桃源野茶王便以茶葉新貴開始享有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君山銀針等國內歷史名茶的尊榮,成為茶葉界響當當的名牌。

    三、燦爛的紅茶歷史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在英國皇宮舉行的婚禮宴會上,凱瑟琳頻頻舉起高腳杯致謝,但杯中并不是酒,而是來自中國古老的神秘飲料——紅茶。此后,英國人把紅茶當作至高無上的禮。英國并不產茶,但力頓公司所產的紅茶走遍世界,中國上萬個茶企不敵一個力頓,其魅力、秘密就在力頓專做一個紅茶品牌。

    桃源紅茶始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當時,以沙坪為集散埠頭,有江西、廣東商人經漢口口岸轉售,每年出口2萬余箱。清末明初,紅茶出口高達3萬箱,每箱60斤,換銀40兩、利潤頗豐。同時又將紅茶梗皮搗成粉末,,運往漢口銷售給俄商壓成磚茶(俗為金磚),遠銷西北利亞、土耳其及巴基斯坦等國家。有《省茶葉志》可證。(附后)

    民國十年(1921年),國際貿易漸復常態,桃源茶葉漸漸恢復。民國十五年(1926年),蘇聯茶商在滬、漢一帶重金收購紅茶,年購十萬余箱,每箱售銀幣100元左右,桃源茶行越來越多。

    民國十七年(1928年)后,斯里蘭卡、印度、日本紛紛搶占世界茶葉市場;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國際茶市被奪;民國二十七年,中茶公司成立統管全國茶葉的收購與出口;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大平洋戰爭爆發,海運中斷……爾后連年戰火蔓延。由于世態1,朝廷傾軋,致使茶園荒蕪,茶行倒閉,茶業一片沉寂。

    解放后,國家在桃源沙坪投資新建中央與省直屬的國營茶廠。

    1957年,全國紅碎茶技術實驗與推廣會在桃源茶廠召開,蘇聯專家組組長貝可夫與專家蘇里諾夫來廠參觀。

    1959年,全國制茶機械聯裝自動化經驗會在桃源茶廠召開,全國98個茶廠都有人參加。

    一個多世紀來,桃源茶業,幾起幾落,走過了一條坎坷、曲折的道路。總體來說,唯有紅茶經久不衰。

    相關合集
    • 桃源特產
    • 常德茶葉
    本周熱門資訊 更多
    合集專區 更多
    BBBBBXXXXX欧美手机看,欧美疯狂XXXXBBBB,BBBBBXXXXX精品,XXXX性BBBB欧美